2022年,作为三江之源青海省海西州香日德镇卫生院一名普通基层全科医生,也是青海红十字医院2022级住培医师,我在青海红十字医院全科基地进行了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。这段学习经历不仅是我医学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,也必将是一段“健康守门人”的成长历程,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基层医师的责任与使命,也对医疗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。
规培的开端,想必大家都是从初入临床时的懵懂和紧张开始的,从一无所知到逐渐掌握诊疗技能,将知识与临床相融合,每一步都凝聚着带教老师和同事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。还记得在全科医学科轮转期间,有位心衰、双侧胸腔积液的患者,经过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较前改善,但是无法评估积液量是否减少,薛兴翠主任问我们要怎么办,我们异口同声的说复查胸腔超声,薛主任失望的摇摇头,她说:“同学们基层单位是没有条件完善这些检查的呀,难道没有仪器你们看不了病吗,时常给你们培训的体格检查不是用来闲置的呀”,我们顿时觉得羞愧难当,是啊,体格检查是多么方便、快捷的辅助工具呀,我们不能因为仪器的便利,就丢失了作为医者最方便有效的技术,此后在每次诊疗过程中,我始终牢记薛主任的教导,虽然在基层条件有限,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毫无头绪,耐心细致的查体会为我们点亮前进的道路,并真正设身处地的接近临床,亲近患者,才能学有所成,学有所用。
临床工作中,难免接触一些急诊危重患者,我发现冷静的头脑在临床中显得尤为重要,还记得在神经内科轮转期间,有位癫痫患者,突发心跳呼吸骤停,情况危急,虽然我已培训了心肺复苏,但在实战面前,还是手足无措,但在上级医师沉着冷静、有条不紊的的带领和指挥下,我们迅速开展有序、有效的救治活动,在那一刻,我感受到了医疗工作的紧迫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,细致及时的观察,团结有序的抢救,有效确切的沟通,都至关重要,在那次参与救治的过程中,我虽然紧张的手心冒汗,也心跳加速,但还是尽力保持冷静,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胸外按压,其他同事也立即给予呼吸球囊辅助呼吸,推注抢救药品、准备气管插管、除颤仪等等,随着抢救措施一步步落实,直到心电监护仪上出现清晰、规律的有效波形,接触到家属那焦急而期盼的目光,那种喜悦和成就感顿时涌上心头,第一次感受到了“救死扶伤”的职责含义,我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选择的这个职业的使命和责任。
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第一次面对生命流逝时的紧迫和无力之后,才会深刻体会到医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,也在临床工作中,面对各种病例,我总觉得所学之有限,经验之匮乏,也恰恰是这样的烦恼和压力,激发了我不断学习的决心,我学会了如何更加全面的分析病情,如何用同理心去面对患者,并锻炼自己的耐心沟通能力,因为我知道,每一个患者的背后,都是一个家庭,一份期待。
临床上大多数病例似乎都大同小异,但也有一些典型病例,就像一个个亟待解决的谜题,需要我们用所学知识去抽丝剥茧,寻找谜底,但现实总是不理想,毕竟我所掌握的知识在那浩瀚的医学海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,不过很庆幸,这一路走来遇到的老师都很认真负责,在学习中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。孙军奎老师,用最大的耐心和包容度,给我们提供自我成长的平台,在每次的接诊中,从问诊、查体、鉴别诊断再到辅助检查,让我们学会自我思考,然后及时又准确的进行补充,包括对后续治疗的调整,每一个步骤都在锻炼我们的临床思维,也为我们今后独自上临床积累经验,同时也是我们最可靠的后盾,他用加倍的责任心和耐心随时做好为我们解决“麻烦”的准备。因为有这样的经历,那些晦涩难懂的疾病逐渐变成一个个鲜活的病例印在脑海。
规培生活总是充实又忙碌,因为有那么多的良师益友,为我们的求学之路保驾护航,感恩又庆幸,能遇到这些专业又热情的老师,耐心的指导我,鼓励我,教会我如何救治病人,更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有温度、有责任感的医者,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,也为我今后的医学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,我也会用加倍的努力,珍惜这一段学习经历,不负韶华,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,服务于基层。